符合人性需求的大健康產業
符合人性需求的大健康產業
(陳春山教授/全球品牌管理協會理事長)
最近幾個讓人驚心的社會新聞,包括一位婦女將自己的失智婆婆綁在陽台上,另一位長年照顧失智先生的婦人,因失去耐心,將先生的頭扎破。看到這些新聞,我們以悲天憫人的心,都希望失智者能夠獲得更好的照顧、往者生命獲安息。但就社會而言, 如何降低這些照護者的負擔,看來是大健康產業必須著力之處。
人口老化不只是台灣的問題,日本、歐洲、中國等地區滿65歲的人口,都超過或接近百分之二十,我們必須發展更好的大健康產業,來照顧年長者,也必須要有很好的社會生態系統,照顧我們的家人。面對老年化社會,最好的解決方案是:讓老年者更健康,大幅降低年老臨終臥床時間至半年以下,同時盡可能照顧比他們年長的人,而這些都必須要有很好的大健康產業來支持。台灣在醫療、ICT、智慧機械產業都具有世界級水準,或許我們可以結合此三大產業,建立全球大健康產業典範,來照顧我們的國人,並進而將這些技術、產品及品牌輸往全球,來照顧全世界的老年人。
台灣要建立符合人性的大健康產業,必須有適當的練兵示範平台。首先,我們的國民要更健康,可用智慧穿戴、量測器材使我們養成規律運動習慣;再者,我們必須要有高水平的智慧康養住宅,讓老年人在宅中得以自己照顧自己;所有社區必須要有智慧康養設計,讓社區有完善照護系統;康養機構必須要有更好的智慧服務、智慧醫療設備以降低人力需求;醫院必須更智慧化,以降低醫護人員的壓力;智慧城市的規劃,必須能讓所有居住者能夠優雅的老去。健康人生、康養住宅、康養社區、康養機構、健康職場、智慧醫院,甚至整體健康智慧城市,都是我們可以跨產業練兵的好平台。
台灣應對全世界,尤其東協、亞洲其他地區整院輸出、整廠輸出、整體系統輸出大健康產業,此大產業必須要培養台灣及國際人才,台灣的醫學、資通訊教育非常良好,應該讓更多的外籍學生來台進修,尤其我國醫師教育大都以英文教育為主,比諸中國更具國際化優勢。應有一定的誘因機制,讓更多的東協學生來台灣念醫學及其他智能康養課程,如此,他們可以將台灣品牌、台灣驕傲、台灣模式及產品服務,帶往我們未來要服務的國家。
發展符合人性的大健康產業,能夠讓我們優雅的老去,能夠讓我們以真摯的心及最大能力照顧我們的親人。同時,用我們的大愛,將這些服務、模式及產品輸往全世界,幫助全世界的老人。如此大愛的心、永續的經營模式,可以建立台灣「大健康、大幸福」的國家品牌,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」或許是台灣對全世界最好的貢獻
Comments
Post a Comment